事件

【50周年庆专访】支援三线,那个年代,我们一路走来!

来源: mk官网·(中国)官方网站
时间:2016-10-24

  据资料记载,那也是一场运动。它不同于当年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也不同于文革串联,它是一场“报效祖国”的运动。60年代,国际局势紧张,中国周边战火不断。当时中国主要的工业70%分布在沿海大中城市。为了备战备荒,国家在第三个五年计划里提出了全面重点抓好三线建设。所谓三线,是从地理上划分的,沿海地区是一线,中部地区是二线,西部纵深地带是三线,涉及13个省和自治区。当时国家的三线建设从1964年至1980年,共投入2052.68亿元,几百万工人、干部、知识分子、解放军官兵和上千万的民工建设者,就像张真父亲那样,从各自的故乡出发,来到西南三线地区。当时有一句口号:“备战备荒为人民,好人好马上三线”。

  张真,原mk官网·(中国)官方网站党委副书记、副厂长,1966年随父亲从沈阳南下来到桂林,当过钳工,任过管理人员,2005年光荣退休。采访到他时,回顾这段往事,他心情异常地平静。回想起当时亲友送别,激动难舍的沈阳车站的情景仿佛就在昨天,车站广播里循环播放着那首“毛主席的战士最听党的话,哪里需要到哪里去,哪里艰苦哪安家……”至今还萦绕耳边。他清楚地记得,那是1966年8月3日,刚20出头,高中毕业两年的他,随同父亲无比荣耀地离开亲人,离开家乡,响应党的号召,踏上南下支援三线建设的征尘。当时他父亲听从组织上的安排,作为沈阳橡胶四厂调往桂林组建广西橡胶总厂事宜的骨干之一,也是响应号召重新布局广西工业,当时橡胶总厂包括有乳胶、制品、橡胶、轮胎等几家企业,也是考虑当时南宁那边有一片野生的橡胶林可以作为丰富的原材料资源。后来不久,国家局势发生了变化,父亲的团队也因此被解散了。

  回想当时,刚从沈阳大城市来到桂林,刚出火车站,来到住处,眼前是好大一片原始未经开发的荒地,所有的吃、穿、住、行都貌似倒退回到20、30年以前,距离当时沈阳市的基础建设,相差甚远。桂林市当时毫不夸张的讲还处于一个“原始部落”,什么都从零开始,沈阳市当时早已用上了管道液化气,而桂林只能靠自己燃小煤炉,烧小煤球。当时下班铃声一响,工人们都健步如飞往自己的小“干打垒”的小家里跑,为的就是节省时间,回家生煤炉,煮饭吃。最初许多次,煤炉火刚烧燃,刚把锅架上,上班铃声就响了,一个中午时间尽生火用了,饭都捞不着吃上一口,又得上班去了。虽然眼前的景象,如此困难,可大家还是咬咬牙,坚持了下来,当时人单纯,立志克服困难的信念非常强大,听党的话,不动摇。

  当时工人阶级领导一切。他刚到桂林就被分到了厂金工车间当一名划线钳工。当时的他就甘愿作一名铁匠,这一干就是10多年。回想当时,什么设备都没有,当物资从沈阳运到桂林,卸货处是现在的瓦窑平山火车站,他们没有任何的运输工具,硬生生的用几根原木,轮流替换滚滑到厂里安装到车里固定位置。一早出门了,运一件设备要花上一整天时间,中途工人们还得步行回家吃饭,让他留守原处看着设备,记得当时烈日炎炎,气温颇高,他热得没处躲藏,硬干晒着,怕会晒病了,于是实在受不了了,只能跳进当时的小溪里,蹲在水里等着工友们来替换,当时的那条小河到现在早已经变成了地下河。 后来恢复高考后,他积极参加了原化工部办的化工干部管理学院的深造学习,现北京化工大学管理系,深造回来后,就慢慢调任车间任副书记,然后再调到厂部任党办秘书,之后逐渐走上厂领导岗位直到退休。

  末了,老伴来电,打断了他的思绪。在他离开办公室前,最后对笔者说,今天来,回想起当年的故事,本以为依然会无比荣耀,热血沸腾,可现在居然能这般平静地叙述完整个过程。何时起的变化,我们无从得知,但我们能体会到的也许是那段艰苦的岁月,经历过了就过了,忆苦思甜,更重要的是过好当下,安享天伦之乐的美好生活。

  那个时代,已经过去,我们不能一味回望,沉浸于过去,我们要放眼未来。50年风雨,一路高歌;50年征程,成果辉煌。几代mk官网·(中国)官方网站人,建设企业实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与发展。mk官网·(中国)官方网站新老几代建设者将励精图治、锐意进取,mk官网·(中国)官方网站的明天必将更加灿烂辉煌!

商务垂询
电话号码:0773-3883273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法律声明 | RSS订阅 | 常见问题 
mk官网·(中国)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桂ICP备11003671号